景区公共设施是建筑和城市规划建设的衍生产品。具有连接和自然的作用,与城市建筑和设施不同,景区公共设施设计与建设更适合人们在景区的自然环境中使用,专门被人们用于来维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更广阔的用途。一般来说,根据景区的资源类型、特征和游客的需求,可以对景区的公共设施,服务设施进行分类。在理论上有景点理论,理论中表示有规划的景点有利于为游客节省游览时间,因此景区公共设施作为景区中比较独特的景点需要根据其特征进行专门的规划设计,并不能直接套用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规范。作为设计师需要掌握好景区公共设施的特征:
1、景区公共服务设施需要与景区运营协调匹配。
景区运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受到天气、社会环境以及旅游资源变化等要素影响。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随机性。这也就导致景区的游客接待量会不停的波动,有一定的淡旺季及非周期性的变化。特别是休闲和度假的旅游产品,如海岸旅游、温泉旅游、森林旅游等。因此景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就会有动态需求的差异并以景区为中心来进行规划布局。根据热力点进行设置,如在入口处、停车场及游客服务中心等地方,另外在规划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功用性还需要考虑景观性。
2、景区公共服务设施具有趋利避害及诱导特征
这里主要是指景区的公共设施需要具有保护自然生态、能源及抗灾的作用。如通过保护植被坡度和人工网可以减少滑坡等事故。可以在建筑物周围添加景观 池或人工湖来保持一定量的水用于消防水箱等。诱导特征主要是指在游客的游览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不良的行为,这些行为或多或少的对自然或者设施有损坏作用。因此,公共设施的规划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能抑制游客不良行为的发生。
(图源:BG大游案例-准格尔黄河大峡谷项目-公共服务设施之遮阳棚)
掌握景区公共设施具有的特征对bg大游(中国)有限公司官网进行设施的规划有很大的帮助,能从整体上进行把控。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公共设施的造型、设置要求及人群的行为特征等。其基础造型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并能在安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外观、颜色等因素要进行综合考量,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例如卫生设施的位置是否合理,是否方便游客寻找与使用等。对于设计师来说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综合考虑质量与成本的关系。总体而言,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设计原则:
1、文化性原则
文化是景区的核心,公共服务设施也需要传递景区的文化。设计师需要对景区的文化底蕴进行元素提练然后进行创新设计。对于地域文化特色而言,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兼容城市文化和景观的特征、人文元素对城市整体的环境氛围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好的公共设施设计不仅具有基础功能,还应当融合独特的文化特征与自然景观设计元素。让游客更能体会景区的独特魅力。
2、以人为本原则
景区的公共设施是为为服务的,因此设计中要把人因素放在首位。所设计的服务设施要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年龄层的客群需求。要掌握人群在不同环境下的各种行为习惯、需求与认知水平,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设计,以充分体现和完善公共设施的功能。
3、协调性原则
景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景区内的公共设施也应满足公众户外生活的需要,在精神层面与城市、人群的追求等更深层的需求一致。因此,无论是大设施还是小设施都有各自的特点,它们之间应该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到共同的城市体系中。
4、生态原则
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需要长期有效的利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既要环保有要展现景区独有的特性。材料上尽可能的选择本地材料,能凸显地域的特性同时还能较少成本。设计中做到绿色生态,即减量设计、再利用设计与循环利用设计。
以上由BG大游旅游规划设计编辑整理,请勿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