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确定农庄、农场空间的布局方式,一般来说有以下三种方式:
(1)内向型空间布局
内向性空间规划布局是由建筑围合而成形成的空间,作为封闭式空间具有私密性,视觉上有内聚效果。院中的可以设计水景等能起到人群引流的效果,并通过观鱼、赏花等来激发游览者情趣。同时还可借助山水、花草的搭配设计出艺术感。另一方面要运用空间的连接要素,就抽象范围而言,厅、堂、亭、榭可作为建筑内空间形态的“点”状要素,而如汀步、院墙、廊等可作为空间中“线”状要素,将“点”、“线”结合营造空间环境。
(2)外向型空间布局
休闲农庄、农场的外向型规划布局体现出开放特性。此类型的空间布局形态体现在单独的建筑与周边环境结合的环境组群的布局形式。大多数的农庄建筑是休闲农庄的主体,故对本身的建筑造型要求较高,但由于建筑本身造型的突出性,所以建筑单体较为孤立存在,与周边景观适配性欠缺,建筑单体与室外空间缺乏过度和渗透。在视觉上,建筑组群相结合环境的空间布局形式,其空间开放性与独立的建筑结合环境的空间布局基本相同,但是通常建筑群规模较大,体量上也不符合休闲农庄的规划布局,所以尽量采用小体量建筑群与环境形成多种分隔和穿插。如北京圣露国际庄园、无锡太湖风景区休闲农庄等的布局多采用空间组合形式。
(3)混合型空间组合
将外向型与内向型的布局形式结合起来使用即为混合型空间组织。一般依据地块自然条件、地形情况等,把统一的空间划分为若干地块和节点进行处理,在空间构图上使其之间相互作用并巧妙联系,有节奏与韵律,从而达到和谐与统一。
其次,需要围绕主题进行休闲农专、农场的功能定位,这也是重要的一环。
(1)功能一:农事体验
农事体验能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因此策划出参与性强的农事体验活动能让游客切身体验并乐在其中。例如可在农庄中规划设计出水果采摘体验区、种植体验区等,能够让游客体会休闲农庄的特色和鲜明的主题性。
(2)功能二:生产观光
这是休闲农庄、农场最基本的功能。一般通过农业景观打造出特色。例如萌番姬休闲农庄就围绕着番茄这一农作物,突出“萌”这个特性,打造出生产性景观来吸引游客。由于主题性休闲农庄具有特定的主题属性,该类型的农庄产业亦可将“生产”作为主要特色来打造农庄名片,其运营也需要以生产为基础,以其独特、珍稀、高质量的农业产品来吸引游客,并在过程中促进其他方面的消费。同时还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游客需求设计不同的景观空间。
(3)功能三:休闲娱乐
休闲娱乐功能区一般包括娱乐项目、特色活动等方面。该区域建筑的形式、色彩等设计要与主题相契合。例如桃花园内规划设计的森林小木屋就提取了与“桃花”相关的元素应用到建筑设计上。娱乐项目是此区域的重点,可以提取与“主题”依托的农作物色彩运用到规划设计中,从视觉上给游客传达主题信息。特色活动可以开展与主题相关的各类表演、赛事,不仅丰富游客体验还能起到良好的传播。
(4)功能四:科普研学
休闲农庄、农场往往具有科普研学功能,向游客展示、传输农业知识、农耕文化与技术等。还可以与当地教育部门长期的合作,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出书本学习到更多知识,在实践中提高知识积累。
另外,主题景观的打造为休闲农庄、农场增加更多吸引力。
设计者可以从农业景观、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这3方面进行设计打造。农业景观可以利用农田在四季呈现不同的景观来打造,规划设计时要抓住其特色的同时与自然环境相和谐。而作为承载物的农作物一般选择不同品种,赋予景观的一定的变化。对于自然景观主要利用山体和水体来打造,设计时要遵循生态优先原则,避免破坏开发,不宜大尺度改造和建设。人文景观的设计要结合自然景观进行配置,体现出核心主题和次要主题,不仅做到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还要保留乡土景观要素,同时要善于运用科技来开发人文体验。(以上由bg大游(中国)有限公司官网:BG大游旅游规划设计编辑整理,请勿转载。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