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度假区的发展很快,各地踊跃的建设了不同性质的度假区,有温泉度假区、滨海度假区、山地康养度假区等。因康养山地度假区与其他度假区不一样,其开发建设更突出功能性。因此,在对山地型康养度假区进行规划设计时应更加注重康养性功能、地域性文化及生态性的特征,同时对各种设计要素要考虑周全。
(图源:德清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微信公众号)
1、注重康养性功能
康养山地度假区要突出其健康养生的功能。因此在选址规划上要注意选择季节分明,温度适宜,依山傍水且交通便利的地方。整体项目要秉持康复养生的设计理念。如康养道路的设计特别要注意防滑,可铺设鹅卵石等具有足底按摩功效的铺装或木栈道这类生态铺装。植物的种植可以规划具有保健功能的植物,并能让游客了解植物膳食带来的养生理念和康养功效。另外利用水系设计山地中瀑布、跌水、亲水的景观来舒缓游客缓解压力,带来愉悦的心情。让度假区内的景观康养功能得到有效利用和提高。总之,康养性功能是康养山地度假区的核心竞争力,在设计中需要将景观设计与康养项目相融合,这样才能打造项目的亮点。
2、地域文化的特征
在对山地康养度假区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当减少对地形地貌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应尽量保持原有风貌,依照原有山地地形进行设计,让景观具有高低层次感。另外,不同的地形设计会给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如陡峭的空间回让人精神紧张,开阔的空间让人心情放松。因此,和谐的康养环境需要合理的设计地形景观。
康养度假区内的康养道路是重点设计的内容,其铺装的选材非常重要,一般选择当地材料,对自然形成的石材进行切割,整体不需要太规整,和谐即可。植物规划上注重搭配出高低层次不同的美感。景观小品的设计上,应深度挖掘当地的地域文化,并将小品融入其中。
3、生态性的特征
山地康养度假区的规划设计应当遵循当地的生态特性,一方面注意山地原有的景观的生态系统和人工景观相互协调,尽量模拟原有的山地生态环境,减少对原有地形地貌、植被、道路的人工改造;另一方面应严格管理服务设施和人员规模,维护山地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在具体设计上,要注重防止水土流失。另外,康养项目的设计还要根据客户类型的需求不同,定制个性化的项目,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
(图源:德清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微信公众号)
4、考虑周全各设计要素
环境要素上,要营造良好的康养环境,需要bg大游(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充分了解当地的人文、气候、地形、植被等条件,以保留原有生态环境系统为设计原则,最大化的利用当地的环境资源,力求设计出满足人康养需求的景观方案。如法国依云小镇和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就是如此。
步道要素是康养山地度假区中必不可少且最重要的景观设计之一,因康养步道在康养景观中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设施之一,因此,除了保证道路的尺度和功能性以外,还需要对道路的材质进行挑选,以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例如日本的FUFU山梨保健农园是日本非常有名的森林疗养基地,其中森林散步和徒步郊游是康养步道景观中的特色项目,为了照顾特殊人群,该基地的道路设计均为缓坡,使得轮椅可以轻松进入。另外,步道还可根据人的五感需求进行设计,根据步道周围声音、光线、气味等环境要素的改变,使得人可以放松心情,缓解心理压力。
植物设计上要考虑不同的植物品种搭配,改善空气的湿度、负离子浓度等,还有颜色的搭配以给人不一样的心理暗示。总的来说就是根据人在环境中的需求来对植物景观有区别的设计,康养植物的设计,首先需要分析不同植物种类对人体健康产生的不同影响,而设计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康养植物景观设计的,使环境问题得到改善,人则是可以通过改善后的环境,有更好的体验感。
文化景观要素设计上要充分展现地域文化与康养景观相结合。如武当山太极湖康养小镇是以道家文化为基础来打造全方位的文化康养度假区。项目将道文化融入到养生文化之中,武术养生、膳食养生、文化养生、医疗养生成为核心定位。又如北京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这是我国第一个以中医药养生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园区以身体的器官肝、心、脾、肺、肾进行分区设计,对应金、木、水、火、土。园内的水溪和陆路分别代表人体经络,连接五脏六腑,并结合文化养生、时间养生、运动养生、环境养生等康养理念进行景观设计。(以上由BG大游旅游规划设计编辑整理,请勿转载,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