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大游通过对我国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和对综合体案例的分析,总结我国田园综合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田园综合体在建设定位上把握的“姓农为农”的根本宗旨不动摇。将建设当地居民宜居、宜业、宜游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的空间为田园综合体的目标之一。减少地产干预,保证农民成为最大受益人,体现“为农”的主旨,也有盲目开发忽略了其产业发展和环境的保护。
(2)以示范农业和休闲旅游业为主,示范农业、农业观光、科技农业、农业科研是主要产业,体验农业是特色产业,产展销一体化,拥有完整产业链,产业发展迅猛。但是在功能定位时缺乏对其产业的市场分析和运营情况调研,导致定位不明确,没有特色,缺乏品牌的意识和观念。
(3)采用多方融资的模式,引入新型产业,推动农业发展。但是农民参与性低,他们作为田园综合体的主要人物,他们告别了以往落后的耕种方式,又缺少对新型农业和新增服务业的认识,没有专业的老师对其进行培训,所以导致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都比较低。
(4)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活方便快捷。但是田园社区的建设力度不够大,注重产业的引入和发展,忽略了对和谐社区的建设,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不全面。
(5)规划管理运营等机构缺少对其产业的研究,导致产业的发展速度过快而管理机制落后的现象,且展示、销售、推广工作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品牌意识不强。
(6)在规划建设时不注重原有建筑的保护,一开始就盲目的全部拆除,毫不保留,然后再统一建设新的建筑物,且统一的用黑白灰,没有一点原来乡村的传统建筑的影子,完全的仿古建筑,充斥着虚假和欺骗。城市边郊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研究
(7)生态保护意识与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不同步。很多田园综合体的建设都是优先考虑建筑物的建设然后在想环境景观的设计,最后才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其实这几者并不是有先后顺序的,而是可以同时同地完成的。
BG大游通过综合对田园综合体的项目策划的内容和要点,总结出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要点:
分区分期规划,因地制宜,顺应气候。合理的产业规划和布局、大区域分小,散区域聚集,分期规划有利于资金回收和运营管理,因地制宜,最大程度保护生态环境和田园风貌,顺应气候,形成低碳环保田园特色。
因地制宜,弱化轴线,田园综合体是以生态保护为原则的农村建设,因地制宜是生态保护最根本的内容,因地制宜不仅可以最大程度保护好环境还可以丰富田园景观层次,弱化轴线,形成流动的空间和景观。
层次分明,服务到位,田园综合体以建设农村为第一重任,要把农业摆在主要位置,休闲旅游或其他产业为农业附属产业,形成三产融合的产业模式,区域内服务设施全面,配套设施完善,综合服务能力强,为田园社区的建设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分区明确,边界模糊,田园综合体是一个多功能的集聚体,每个功能区域之间分工明确,互相合作,同时利用景观或者环境模糊边界,形成流畅的观景线,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
化整为零,“少即是多”,田园综合体建设面积大,就需要采用化整为零的规划设计方式,将大的地块化小进行设计,同时产业与环境也需要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进行细部的规划设计,田园综合体的规划设计讲究“少即是多”,越少地破坏田园自然环境就是更多的保护生态;越少的建筑体块就是更多的环境景观;越少的人为干扰就是更多的自然可持续发展。
规划设计主题突出,围绕特色产业展开功能流线的布局,依据不同的布局形式形成内部各自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系统。
以上文章由BG大游旅游规划设计编辑整理,请勿转载!文章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及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