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高峰村百度百科)
案例一:福建三明市高峰村
类型:扶贫开发型
规划建设思路:
福建三明高峰村总人口大约有 800 多人,属于省级重点振兴开发的乡村。设计者在规划上依托乡村现有山水自然资源,结合政府大力支持及政策的引导,鼓励当地村民开办超市、农家乐及民宿等项目,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当地特色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等工作,最大化地增加村民收入,将乡旅产业完美融合,开创了乡旅融合的有效路径来建设美丽乡村,最终实现了乡村的脱贫与振兴。
具体措施及设计方法:
高峰村的脱贫建设一方面从顶层设计上着手,将乡村与旅游融合给予准确的高定位,以科学的、合理的、适宜的角度进行旅游规划设计,以此有效的改善乡村旅游环境,包括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服务配套及旅游体验等,同时打造特色旅游项目,如高峰村利用当地的特色自然资源打造的“香溪花谷”旅游项目已成为当地必打卡的地方。另一方面在内部加强旅游旅游管理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最终有效提升服务水平。项目的设计方法主要体现在高峰村的产业升级与建设是逐步递进实现的,这个过程中主要采取了租赁经营、雇佣合作及技术服务协同三大创新发展的模式,最终形成了乡旅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实现了乡村的振兴。
借鉴:
1、高峰村的发展建设与振兴始终立足于乡村,以乡村现有资源为本,在此基础上打造特色主题旅游项目。如以花为主题规划设计的香溪花谷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获得政府积极引导与大力的支持,同时村民也积极配合。高峰村的发展建设与振兴需要持续不断的进行,这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引导及村民的积极响应。高峰村的振兴在村民的高度积极参与下得到了实现,提升了内部经济的发展,许多项目的经营及管理由村民主动参与,不仅吸引了乡村青年群体的回归,提高就业同时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3、高峰村积极与周边旅游项目链接,符合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为乡村持续性的发展提供更多动力。
(图源:莫干山民宿百度百科)
案例二:浙江省莫干山民宿
类型:民宿型
浙江莫干山是我国知名的避暑度假胜地,有许多原住民改造过来的民宿,非常有特色。莫干山的乡村自然资源也非常丰富,景观美丽。乡村结合当地资源特色进行规划开发和建设,以当地自然景观及建筑特色为核心规划打造,以绿色生态及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指导,将自然美景、民宿建筑与归隐气质融为一体,鼓励居民开办民宿或积极雇佣当地居民,有效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乡村设计上注重凸显当地质朴的乡村风格,让远离城市的游客回归到自然,成为以民宿带动乡村发展的乡旅融合代表案例。
具体措施及设计方法:
乡村的开发与建设保留了乡村一贯的质朴特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设计让旅居者体验到放松与自由。设计者将整个莫干山民宿群以点状进行规划分布,与山林融为一体,民宿建筑尽量保持原有的形态,展现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仅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造,体现出自然的设计理念。
借鉴
为了更科学及规范的管理,当地引入了专业的旅游管理公司介入,确保规范的市场化运作,提高了游客体验的服务水平,有利于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发展,同时政府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确保了各项工作能顺利的进行与高度的执行,且各项资源运用得当,实现了乡村的振兴。
(图源:成都多利农庄官方网站)
案例三:成都多利农庄
类型:田园综合体
项目位于成都郫都区,是农业与旅游、文化、人居相结合的田园综合体类型小镇。项目的规划设计避免了传统民宿与采摘结相结合的单一模式,重点突出发展产业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综合性、全方位及立体的发展模式,以此来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
具体措施及设计方法:
多利农庄响应国家有关农业供给侧的改革发展政策,实现机制创新,采用试点发展,目的是促进产业间的融合,实现有机农业、旅游、教育、休闲、度假、康养等的融合生态发展模式,以此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在规划上充分利用乡村当地的资源,实现城乡一体化,且以生态保护的设计手法来修葺老旧建筑,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同时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集市、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将多利农庄打造成一个生态的综合性的乡村田园项目。
借鉴:
在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力争引进大型企业,通过企业的带动与企业间的联动来带动当地村民的参与合作,实现双方共赢的局面,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在规划设计中注重游客的沉浸体验的设计,让游客积极参与各项农事活动,并从中学习丰富的农业知识。(以上由BG大游旅游规划设计编辑整理,请勿转载,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